一
自从孔子创立儒教,经过历代儒学大师的弘扬和帝王的提倡,儒教在中华大地扎下了根,抽出了枝叶,结出了硕果。然而,随着君主制政体的解体,儒教也丧失了国教地位,退出了世俗政治生活,只能坚守在少数士大夫的身心性命之中。五四运动时,儒学成为西化派迁怒的对象,经历了种种劫难。尤其在民国38年,国民政府迁到台湾之后,大陆所有的学校废除了读经。从此,儒家学者花果飘零。
以前,儒学在孔庙、书院里传播,如今,仅存的几座孔庙也沦为旅游景点,有司设立关卡,向旅客贩卖门票。这是违背孔孟之道的。君不见,曲阜的孔庙,我第一次前往拜谒时,门票仅20元,如今已涨到150元了。我曾游过日本东京的孔庙----汤岛圣堂,那里敞开大门,不收门票,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拜谒,台湾的所有孔庙也是如此。不难看出,中国的地方政府,将孔庙当成摇钱树了。
自古以来,书院就是儒教的重要道场。古时书院遍布各地,因而人才辈出。儒家书院分为公学与私学两类。公立书院由国家财政投资兴建,其主要职能是培养科举人才。私立书院也称民间书院,由个人投资或民间集资兴建,是民间儒者讲学传道之处,其所传之学为经学或义理之学,不带任何世俗功利目的。学生到民间书院所求的是安身立命之学,而非功名利禄。唯其如此,民间书院往往承担着儒教道统的传承使命。自孔子以降,兴建民间书院,成了儒者讲学布道的重要途径。
在中华历史上,书院制度为儒家文化传承贡献良多,一位又一位古圣先贤都在书院讲学,进德修业,身体力行,弘扬传统文化。不少书院也因此而流芳千古,如白麓洞书院、岳麓书院、东林书院、万木草堂、新亚书院等。由于书院的存在,崇儒重道,蔚然成风。
不幸的是,近代以来,随着儒教的式微,书院制度也随之解体。民国38年,大陆易手,各地书院被毁殆尽。如此一来,古老的书院失去昔日的风采,名存实亡,不再承担弘扬儒学的使命。因此,欲弘扬儒家文化,须重建书院制度,重新赋予书院在当代社会传承儒家文化的神圣使命。
当年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培育了梁启超等得意弟子,兴起变法维新运动;孙中山、蒋中正在黄埔创办军校,培育了陈诚等嫡系军官,为剿灭军阀、统一中国奠定基石。由此可见,只要有英明者掌舵,有自己的基地,有可靠的弘道师,有一套完善的学制,经过多年的努力,便能培养一批忠诚的信徒。
二
我的家乡观前村,位于浙江永嘉县楠溪江下游,风景秀美,交通较为方便。多年来我有一个夙愿,一直想在家乡观前村建造一座书院。三年前,我卖掉了永嘉城内的一个套房,耗资7万余元,苦心经营,在自家的一亩良田中建造了一座草堂,当时取名为竹林书院。草堂占地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间,只一层,上铺油毡,下铺木板,地基乃石头所建。经过三年的风吹雨打,草堂漏雨之处不少,居住其中,条件相当艰苦。倘若台风来临,更是飘摇不定。因此,我决定在此建成一座砖木结构的古典式建筑。此建筑共二层,上层为大成殿,供奉孔子、孟子等圣人像,定期举行祭祀。下层为讲经堂,邀请儒者讲授经典。曾询问木匠,造价估计需38万元左右。有了砖木建筑,则风雨不忧,历时长久。因资金不足,希望得到冯
均国学基金会的鼎力资助。
三
我的基本态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而且必须由全民所共享。它们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也不是少数学者的独宠;我希望它能进入民众的生活之中。
现在,我想中华义理诵读工程要在国内展开,当务之急有二点:一是要兴建自己的基地,二是要培养一支忠诚的师资队伍。
有了基地,我们就有了立足之地,可以在此教育学生,培训师资。佛教在各地兴建寺院,基督教、天主教在国内建造教堂,其成功的经验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孔历2559年夏于竹林书院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