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聊时,有人谈论赵半狄的《驴之芭蕾》,我顺便提到这辈子看过的唯一一次行为艺术。我八七年进大学,具体忘记了是哪一年看的,总之是八九年以前,那个时候,整个中国似乎思想非常活跃,你甚至可以在空气里也能感觉到那种躁动。
大学校园里有面墙,墙上安装洗水槽和一排水龙头,水龙头的上方是一个公告栏,也是黑色,跟教室里的黑板差不多。
黄昏中,水槽沿上点亮很多蜡烛,录音机播放深沉的古典音乐,似乎是佛教音乐。一个年轻的美术老师穿着长衫,手里也捧着一根蜡烛。他让旁边看热闹的学生在黑板上随便写点什么,或者画点什么。等学生写完画完了,他就给黑板画一条垂直的中线,左边的全部打上勾,给右边的全部打叉。这场行为艺术就那样就结束了。
我经常回想起那个晚上,隐约地知道大概意思是想表达“说你对你就对,说你错你就错。”但是从来没有深入地理解其真正含义。
直到跟朋友谈论《驴之芭蕾》引起的行为艺术话题,突然之间感觉我那个时候看过的那场题目应该叫《宁左勿右》。我忘记了那场行为艺术是否有一个题目,但是《宁左勿右》这个标题应该是很合适的,原因是,他给左边的打勾而不是右边的。
朋友陈斌是一位画家,专做Logo设计,他说,你看的那场应该是一种批判和反讽,“八五美术思潮”的一部分,那思潮即使放在当下也都是很前卫、很先锋的。
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到“八五思潮”,朋友就“百度”了给我看,并且说,那时年轻的艺术家不满艺术界的左倾路线,不满苏联的窠臼和价值观,试图从西方现代主义寻找新的血液。
我惊叹说,怪不得。那个美术老师刚毕业来任教。
朋友说,当时很多艺术家是不能在官方的美术馆展出的,那时的第一届当代艺术展用现在的话来讲,纯粹是“曾展“,不是官方认可的。
这次偶然的群聊为我解开了三十多年的结,感觉有点瞑目的样子,并且感叹八九年那场伟大的学生运动,艺术应该是先导,原来就是“八五美术思潮”。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