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二月, 2013的博文

封建其实并不独裁

教科书里把“封建”和“独裁”连着用,其实几千年中国的封建王朝,并不实行独裁制度,而且中国人一直在反独裁。尧舜时代,帝位禅让制,大臣则由“四岳”民主选举,夏桀和商纣独裁被推翻。秦以后,皇帝大多非常可怜。 今天重读《礼记》,读到《文王世子》的一段,突然领会了古代皇帝可怜的原因。在古代,没有皇族大于国法的: 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其刑罪,则纤剸,亦告于甸人。公族无宫刑。 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 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 」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虽然,必赦之。」有司对曰:「无及也!」反命于公,公素服不举,为之变,如其伦之丧。无服,亲哭之。 用现在的属于解释就是:皇族犯法,法官判刑后,交给森林官偷偷的执行。法官报告给皇帝,说你家亲戚犯罪了。皇帝求请说,“饶了他吧。”法官说,“罪不可恕。”皇帝又求情说:“饶了他吧!”法官说:“罪不可恕!”皇帝第三次求情,法官不回答,跑开,把犯人交给森林官。然后皇帝派人追法官,说:“尽管这样,你还是饶了他吧!”法官回答说:“已经太晚了!” 这哪里是独裁呢?

关于爱国与入籍誓词

关于“爱国”的内涵,可以从国籍变更时的宣誓词看得更清楚。各国入籍誓词大同小异,核心内容是忠诚,也就是改变效忠的对象,入籍王国忠于国王,入籍共和国忠于宪法;其次是守法,成为守法的公民。这两点意味着,当王国的国王或者共和国的宪法受到危害时,你必须根据法律的要求保卫国王或者宪法,反对包括国外和国内的敌人。这敌人也有可能就是你的祖国。 当然,你会说,效忠和爱不是一回事。就好像结婚后依然爱着初恋。但是许多入外国籍的人,并不完全意识到,爱祖国的感情并不没有很多实际内容,就好像过着正常婚姻生活的人,经常想起自己的初恋一样。但是爱国的内容是很具体的,也有典可查。最爱的东西一般是你最不愿意丢失的。那么爱国的内涵也就能从出国时表现出来。比如: 《礼记·檀弓下》说孔子:“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 《礼记·曲礼下》:“大夫、士去国: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 《礼记·曲礼》“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若兄弟宗族猶存,則反告於宗後;去國三世,爵祿無列於朝,出入無詔於國,唯興之日,從新國之法。 这些文字体现三个东西:一是祖墓,二是兄弟宗族,三是爵禄。那么爱国到底爱的是什么就很清楚了,就是故乡、亲人和你在该国家所从事的事业或者职业。古代的君子出国经过三代后,如果在祖国还有这些东西存在,他们遵从祖国的礼法;如果没有,才遵从别国的礼法。孔子周游列国前哭祖坟,是因为他很有可能回不去,那么在孔子和其他士大夫看来,爱国无非是爱祖坟、爱兄弟祖宗、和爱国君及其王国。 查宋美龄的国籍,据说她只是侨居美国,从来没有加入美国籍。但是现在的人就不同了。目前网络关于“裸官”和“外籍人大代表”的传言,我不知到这些人在宣读入籍誓词时,跟宣读入党誓词的心理是否一样的?他们可能觉得这无非是鹦鹉学舌,一道“程序”而已。但是当美帝干涉中日岛屿争端入侵中国时,这些裸官的妻子儿女们和外籍代表们为哪个国家拿起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