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八月, 2003的博文

温州人在纽约

在第二十八街之外,我认识的温州人只有四个人--我的哥哥马大恢(会计师)、我的表叔叶柽(联合国中文翻译组副组长)、戴冰雪和吴性慈。后来联合国又有一位温州人,他是技术促进发展部的司长叶成坝。 《温州人在纽约》 ,来源人民网,作者马大任。

朱国才

朱国才,曾在浙江日报社、《共产党员》杂志社当记者、编辑、主编,现任 浙江日报群工部副主任。专业技术职称为主任编辑(副教授)。著作有:《学 海泛舟──浙江名家成才佳语》、《浙江名产趣谈》、《学人谈治学》及游 记。

潘松杨

潘松杨 1936年生,浙江永嘉人。1964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1974年参加卫生部举办的全国高等医学院校眼科师资培训班学习一年。现任浙江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所限病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技术顾问、《生活与健康报》编委、杭州市西湖区十届人代“代表。从事眼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33年,全面掌握了眼科临床的诊疗技术,具有丰富的眼科临床经验。专长于角膜病的研究,尤其在角膜移植手术方面有独到之处。70年代率先在浙江省开展感染性角膜病变的角膜移植术,挽救了将被感染所毁坏的眼球,保护了有用的视功能,取得了显著疗效,为本省眼科临床治疗角膜病开辟了一种新的方法。发表论文有《角膜移植80例分析》(获浙江省科协优秀论文)、《EDTA治疗角膜血染(附14例报告)》(获浙江省科协优秀论文三等奖,并参与编著《监床医学继续教育教材·眼科分册》。

王声多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一期刊登了王声多的文章《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不能全盘否定》,提出"受到马克思主义者憎恶的马尔萨斯理论,在揭示人口问题的重要性这点上,就应该予以肯定",这是自批判马尔萨斯以来,中国大陆上第一篇公开从正面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文章。

高机与吴三春

高机与吴三春 平阳手艺高超的织缔绸工人高机,受雇于龙泉富商吴文达,在吴家织造瓯绸。文达蚀生女三春善于刺绣,二人情投意合,引为知己。

温 州 鼓 词

温 州 鼓 词 温州鼓词的艺人,大多是盲人,为了谋生而演唱。我小时候所见到的唱鼓词的艺人,大都是戴着墨晶眼镜的盲人。盲人肩上背着一个大布袋,袋里放着一把扬琴,两片竹板与一个圆竹鼓。由一个小孩子领着,走到哪里唱到哪里。温州人讲礼貌。唱鼓词的盲人,人们都尊称为"唱词先生"。

朱买臣

朱买臣 《汉书·朱买臣传》记载: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在绍兴城内,有一座古桥,名“覆盆桥”。 传说中说,当时崔氏发现端坐在车中的大官原来是她的故夫,就上前拦住马头,跪地请罪,并要求和他恢复夫妻关系。但是朱买臣却令人取过一盆水来,泼水于地,然后问崔氏能不能把这水再收回到盆中,用此来表示不能满足她的愿望,把崔氏大大地羞辱了—番。

温州窦妇桥的来历

北宋时节,温州城外九山河边,住着一位守寡老妪,她姓窦,别人叫她窦妇。 窦妇靠织布为生,天上的织女得知,非常感动。织女让牛郎送一把雨伞给她。原来那把雨伞里有一只蜘蛛,在窦妇睡觉的时候,帮她织出世界上最漂亮的布,豆腐的名声远播。人们都争着来买她的布。 这事被一个坏人金刁得知,就来抢窦妇的雨伞。窦妇逃到九山河边,无路可逃,就跳到九山河里。那把雨伞带着窦妇升上天堂。 人们非常悲痛,大家觉得要是那里有一座桥的话,窦妇就不会跳到河里了。于是,大家就在那里建了一座桥。为了纪念窦妇,将桥命名为“窦妇桥”。 其实,有人认为窦妇桥,可能是“豆腐桥”,指桥不太牢固,跟豆腐一样软,或者那里曾经有卖豆腐店;或者“大禹桥” ,大禹治水,九山河有一部分人工挖成,可能是温州治水工程的一部分。那座桥被命名为“大禹桥”也是有根有据。 故事见《看温州》网站: look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