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平等”一语出自佛陀晚年的语录《妙法莲华经》,堪称佛教哲学之精髓所在。当今人在折服于佛陀超凡智慧结晶的时候,却是很难体会佛陀在觉悟“众生平等”时面对堆积如山的族人尸体和流淌遍地的鲜血时那锥心刺骨的痛苦心情。
佛陀,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得道后被尊称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贤者”)、佛陀(觉者)等。他本是古印度十六国时代的小国迦毗罗卫国王子,长相英俊,知识渊博,而且还擅长骑射、击剑,是一位文武双全的青年才俊。
释迦族虽然血统高贵,但迦毗罗卫国却是一个弱小国家,时时受到邻国的侵略威胁。虽然释迦族人眼高过顶,但为了生存,不得已表面向强大的邻国憍萨罗国称臣,以获得苟延残存。作为迦毗罗卫国王子,佛陀身负保卫家国的责任,他勤奋学文习武,并四处游历,寻求救国的方法。但面对弱小的祖国、骨子里狂妄自大的族人,佛陀深感无力挽狂澜于既倒。他要另辟蹊径,通过创立佛教,为迦毗罗卫国争取思想权威的地位。通过文化的力量,忽悠邻国放下屠刀,从而使自己的祖国免遭灭亡。
于是,佛陀削发出家,并通过须达长者在憍萨罗国首都修筑精舍,向憍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传播“为王者,要爱民如子,宽大待人,切莫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这些理念。受到佛陀的影响,波斯匿王决定与迦毗罗卫国修好,求娶释迦族公主,也就是佛陀的妹妹为妻。
狂傲的释迦族人一边认为自己的血统比波斯匿王高贵,与之通婚是释迦族的耻辱;一边又惧怕憍萨罗国的强大国力,生怕惹恼了波斯匿王会招来灭顶之灾。于是释迦族人想了个馊主意,用一个漂亮的女奴冒充公主嫁给波斯匿王。
女奴嫁到憍萨罗国后,不知就里的波斯匿王十分喜爱,不久就怀孕生下一个男孩,被封为琉璃太子。
琉璃太子8岁时,去迦毗罗卫国学习骑射。一日,他带着侍童进佛陀讲经的庙宇参观,结果释迦族人认为一个女奴所生的孩子进入庙宇是玷污了他们神圣的地方。释迦族人架起琉璃太子并把他扔出门外,还将琉璃太子踩过的地方统统掘地七尺,换上新土。深感受辱的琉璃太子发誓,有朝一日自己登上王位,一定要灭掉灭掉迦毗罗卫国、杀尽释迦族人以恤今日之耻。
当时佛陀正沉浸在忽悠波斯匿王成功的喜悦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族人胡作非为带来的严重后果。至少我们现在从佛教的经典中,找不出佛陀当时对族人欺骗波斯匿王和侮辱琉璃太子之事的任何反对意见或阻止族人胡作非为的举动,以及对此所表示的歉意。
琉璃太子成年后,通过政变登上王位,成为历史上的琉璃王。登上王位的琉璃王准备发兵复仇。这时的佛陀慌了,三次去见琉璃王,试图劝说他罢兵息战,但雪耻心切的琉璃王坚决不答应。终于,憍萨罗国的大军攻灭了迦毗罗卫国,数万释迦族人被屠戮一尽,仅剩已经出家的佛陀。
面对族人堆积如山的尸体、血流遍地的故土、断壁残垣的祖国,佛陀顿悟了!他深深地感悟到:如果众生平等,就不会有争执;没有争执,就不会有仇恨;如果没有仇恨,就不会有杀戮;如果没有杀戮,他的祖国、他的族人就不会有今天的悲惨下场。
于是,在佛陀的有生之年,他厌恶杀生、不再以自己尊贵的血统为荣耀,他与弟子们一起化缘乞食,一遍又一遍地告诫世人“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
(作者:孤舟蓑笠翁)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