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何可永:儒学复兴之梦


儒学复兴之梦
何可永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
亚洲,人类文化的摇篮。中国,东亚的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
一部中国史,可说全由孔子教义儒家理想所形成,中华民族不断繁衍,中国社会不断进步,中国历史不断绵延,直至今日。
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是和平的,不是奋斗的;中国人之文艺,是含蓄的,不是刺激的。而四书五经,便是蕴含这种思想与文艺的宝库。
儒学蕴含着丰富的义理和生命的智慧,实在可以稳定一切人间正常的生活,使人就在伦常日用中体悟到无限的意义和价值,而不必在人生之外另寻一个天国,亦不必出家修行;这实在是人生的正道,大中至正之教。
儒学的载体是经书。经书是我国先圣先贤的心传,不朽的杰作,流传极广,历久不衰。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自幼受教,无不读经。
读经,是一种心灵的旅行。经书,它有精致的外貌,给我们美丽的感动;它有特殊的语言,给我们惊喜的共鸣;它更有丰富的内容,给我们许多思索的空间。
经书给人的感觉,总是古老而芳香,广阔而深远。它不仅是圣贤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更跨越了不可计数的时空,描写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忧伤,对理想的憧憬与失落,以及对家国的关注与投入。透过它的文字,运用我们的想象,去和圣贤神合,便会痴迷沉醉,令人洗净俗虑,复得空灵。古人自信在经书中可以学会修身齐家的本事,治国平天下的才能。
千百年来,红巾翠袖,添香伴读,是许多读书人的愿望,也是我的梦想。在读经中,我自有天地,自有宇宙。
我们的历代圣贤豪杰及其著述,大都围绕着一个主题,那便是治乱兴废与世道人心。无论是春秋战国的孔孟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无论是韩柳欧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他们各有所思,各有所见,或抒发理想,或阐述道理,随时都洋溢着强烈的平民性格,以及它那无所不备的人伦大爱。他们的作品,真不知倾倒了多少众生。
儒学经典不特是中国文化的源泉,而且在很早之时,早已成为东亚文化的源泉。遥想当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文采斐然,不凭武力,远播海外,辐射至周边国家——风靡韩国,东渡扶桑,南下越南,波润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形成广大的儒家文化圈,其覆盖之人口,超过人类的四分之一,弦歌之声,处处可闻,充分说明孔子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极大的影响。
儒学的起始与传承,可谓源远而流长。遥想春秋战国之时周王室已经渐渐失去统治的威信,战乱频仍,大吞小,强凌弱,也不知灭了多少国,破了多少家,杀了多少人,流了多少血。期间,政局动荡,民生凋敝的结果,大批贵族没落。昔日由官府掌握的学术,逐渐向民间自由传播,促成了私学的兴起。当时私学众多,并涌现出多种学说,如雨后春笋,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中国学术思想得以蓬勃发展。最早出现,也最主要的思想派别是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儒家始于孔子,倡导仁义,推行教化,普遍具有一种忧患意识,大多以社稷苍生为念。希冀透过道德修养,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和孔子大约同时的有道家。道家始于老子,到了战国时期又有杨朱庄子。道家强调自然,主张无为,追求自由和解放,厌恶干涉和压制。在他们心中,世俗的名位成为鄙弃的对象,同时也是羞辱的象征。
比孔子稍后又有墨家。墨家始创于墨子,主张“兼爱”,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等差,爱别人的父母。
历史上,有尊孔,也有反孔。但反孔的势力终于不可大,不可久。
秦始皇不施仁义,接纳李斯的建议,藉着“焚书坑儒”箝制人民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以巩固其极权统治,因此儒学的真面貌黯然不彰。可叹由秦始皇统一天下至子婴亡国,由于仁义不施,苛政峻法,民怨日深,群雄并起,因此,秦朝的国祚只经过十五个春秋,便在民变的火焰中土崩瓦解。
自从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之后,国人的思想便已定于一尊,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人的中心思想,支配中国思想文化二千多年。
汉武帝曾在长安设置太学,并设立《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教授儒家经典。此外,朝廷每年于各地选拔优秀的青年,送往太学跟随博士学习。
汉武帝透过太学和察举制选拔人才为官,更提拔了平民出生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结果由中央到地方的官员,大多由儒生文士担任,由此形成了“士人政府。”
光武中兴之后,大兴文教,兴办太学,提倡儒学,特别奖励富有气节的隐士。及至明帝、章帝先后继位,他们贯彻光武帝与民休息,尊崇儒术的政策,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倡导忠孝节义,建立良好的士风。
汉亡而三国鼎立,揭开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长期丧乱,那时清谈玄学盛极一时,佛道二教广为流播,促成了两种思想的勃兴:一个是主张自然放达的道家思想;一个是寻求生命解脱的佛家思想。
隋文帝统一全国之后,结束了长期分离局面,加强了南北两地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即奠定了隋唐盛世的基础,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内涵。
隋文帝为了削弱高门大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明经等科目,朝廷依士人的考试成绩选任官员,隋炀帝时,另设进士科考试,以策论考核士人,揭开科举考试的新篇章。
唐太宗注重文教,即位后设置弘文馆,挑选名儒出任学士,大力弘扬儒学。此外,太宗在全国广设学校,培育人才。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精神与物质的高度发展。当时的长安学者云集,四方边族君长都派员前来求学,使唐文化得以传播海外。学校教育的发展,实空前所未见。
虽说隋唐统一的盛运,是儒家的政教理想所致,但在隋唐三百年的思想界,儒学还是不能抬头,依然是佛教的天下。佛教是出世的,它所追求的是另一个非现实的世界。对于这个眼前尘世,它并没有一套安定的方法,一般读书人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佛教的教义理论上,这时代表儒家出来和佛教相抗衡的,唯有一位韩愈。他一面提倡古文,一面立论辟佛,希望恢复儒学在思想界的主流地位。由于韩愈只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对于儒学的理论,未有深切的了解,因此他只能成功了一次古文运动,而不能使儒学复兴。
宋太祖极力提倡文教,鼓励儒学,优礼士人,扭转了五代以来尚武轻文和道德败坏的风气,再造文治局面。历史运会的归趋,文化心灵的苏醒,促成了儒学思想的弘扬。从私塾到书院,从书院到太学,书声琅琅,弦歌不绝。科举制度使得许多出身贫寒的读书人,也有跃身政治活动的机会,有可能实现儒家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入世理想。
宋代的读书人眼见唐末五代的大乱及当时中国处境的艰苦,在内心中自然产生庄严的责任感,而慨然以天下为己任,躬行实践,不专事空谈。儒学的复兴运动,于是便逐渐展开。有宋一代,文化教育事业欣欣向荣,大儒辈出,与此有莫大关系。如此一来,使得儒学的传承,不但因为没有长期的流传演变而丧失了朝气,反而更注入了新鲜血液,焕发生机。
可惜,这一儒学文化发扬的生机,因为宋朝被元朝所灭而活生生地被斩断了。经过元朝长达百年的统治之后,固有的文化受到摧残,学术思想犹如被一场大雪给封盖住一般,人才日渐凋零,儒学的地位亦一落千丈。其中虽然有几位儒者在苦苦支撑,竭力维持血脉道统,他们的精神固然可嘉,但在学理上并没有什么发展。一直到后来朱元璋出来,在英雄豪杰的辅佐下,赶走了蒙古人,恢复汉人的江山之后,儒学才又开始像小草从冰雪融化的大地中,悄然萌芽,展现了一番新的面目。
所遗憾者,明太祖制定八股取士制度,以宋儒的解说为考试用人的标准,不许自作议论,认定自朱熹以来,圣道已经大明,不烦后人发挥,因此泯灭了士子的智慧,窒息了创造精神,虚耗了有用的精力,阻碍了整个民族文化的进步。
当王阳明出来之后,以为当时的读书人沉溺于理学,只作为饵名钓誉之阶,束缚了身心的发展,无补于实用,便继往开来,独树一帜,倡导心学,心即是理,颇尊重个人的思想自由。故阳明之学,风行一时,不仅影响中国,还影响到了日本。至今许多日本人士仍是王阳明的崇拜信仰者。
明末政治腐败,民变四起,建州部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同意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崛起于黑山白水之间,并起兵侵明。努而哈赤死后,儿子皇太极继位,改族名为满洲。后来,皇太极称帝,改国号清。1644年,民变领袖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思宗自杀,明朝灭亡。山海关守将吴三桂闻变降清,清军遂顺利入关,并击败李自成,进占北京,建立清朝。
满人入关后,为了有效统治人口众多的汉人,确保政权长治久安,遂施以高压、怀柔并济的政策。清廷一则以高压手段震慑汉人,使汉人不敢轻易反清,一则以多种惠政笼络广大汉人,以消灭汉人的反清情绪。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清朝的文治武功达到高峰。
之后,国势由盛转衰,政治军事日趋腐败。民变不断发生。
其后西方对于自然科学,研究有得,工业猛进,而中国内则政治不良,腐败成风,外则受列强侵略,科学落后,工业不振,国力衰弱,民变四起,沦于次殖民地的地位,几乎达一世纪之久。中国人遭遇的是苦难的时代,行走的不是蔷薇之路,而是荆棘满途。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廷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南京条约》,由此揭开近代列强侵华的序幕。
不久,爆发了一场大规模民变——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倒行逆施,排斥孔孟,崇奉基督教的上帝,又禁止人民祭孔祭祖,并到处焚毁祠堂、庙宇,激起士人和民众的反抗。曾国藩、李鸿章则以捍卫中华文化为号召,成功取得民众支持,抗击太平军。太平天国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其反清思想已深入民间,也为清末的革命运动埋下种子。
那时,列强虎视眈眈,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而国内,民族冲突频生,国计民生日困。面对内忧外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帝的支持下,他们的求变思想,诱发了知识分子的苏醒和自觉,发动了百日维新,企图变法图强,挽救危局。
维新运动期间,知识分子纷纷组织学会、学堂,出版刊物,广泛介绍西方各种思想和文化制度。鼓吹政体的改造,思想的解放,予全国久蛰之人心以莫大振奋。国人因而大开眼界,甚至弃旧图新。
然而,慈禧太后早已磨刀霍霍,发动戊戌政变,推翻新法,康梁流亡海外。此后,支持维新的官员均遭整肃,守旧官员对政权的把持更为牢固,使改革的希望成泡影。这导致不少有识之士擦亮眼睛,痛感清廷丧权辱国,认为只有推翻满清,方能挽救中国。于是,他们纷纷投入革命的行列之中,使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日趋蓬勃,最终促成革命的成功,清帝宣统退位,清朝灭亡。1912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成立,从此,青天白日飘扬于大江南北。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自从晚清海禁大开,和西洋思想接触以来,国人的中心思想受到动摇。传统文化节节挫败,不能自存,被迫变法维新,崇尚西学。
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儒学招来许多对照鲜明的褒贬,固有的中心思想被摧毁殆尽,而新的中心思想未曾建立,致使国人彷徨歧路,不知所归,是非善恶,无所适从。
民国初年,学校废止了读经,凡普通中小学毕业的学生,多不知经书为何物。一般学子,失去了教育的重心,为各种庞杂的学识所熏染,致使国家造就人才的结果,恰好成了个反比例。抚今思昔,不胜沧桑之感。
儒学的起落兴衰大致如此,它已经绚丽二千多年。我相信,只要是不自绝于历史的人,他都可以分享到它的荣华和喜悦,当然,也可以同担他的沧桑和悲苦。
人类需要信念,信念立则力量生。有此信念,便能不再迷惑,不再徘徊,而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人类因梦想而进步,因梦想而伟大。怀想孔子年轻之时,志欲行道,周公时常入梦。而当他步入暮年,志不遂,道不行,久矣不复梦见周公。
君不见人类社会有三等人:第一等为先知先觉者,其次为后知后觉者,再次为不知不觉者。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几乎无一不知孔子、孟子这二位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皆有悲天悯人的胸怀,博施济众的抱负。如果孔子是天空中的一团赤日,光芒四射;那么,孟子便是苍穹里的一轮皓月,清辉千里。
圣人之所以受人景仰,并不在于传奇本身,而在其具有高超的智慧与圆满的修养、艰苦卓越的奋斗精神,与弘毅不移为道忘躯的信念,故能脚踏实地,任劳任怨,默默地由下学而渐进于上达,肩负承先启后的重任。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还没有谁像孔子那样,如此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孔子虽出身贫贱,但他并不因此自暴自弃;相反,他的好学使自己挺立于天地之间,成为一位人人景仰的圣人,开儒教之基,为万世师表。孔子是宣讲仁道的导师,是道德的典范,也是人间的木铎,又是历史文化的阐释者和中国精神的缔造者。他是第一个为了社会改造和进步而终生从事教学的人,因为正是他使得教书成为一门崇高的职业。他开科授徒,培养许多民间的优秀之士,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创立了儒家学派,促成了言论自由,提振了学术思想的发展,继承了古代文明,极力加以复兴。
有教无类!孔子不仅抱有如此伟大教育的理想,而且毕生为之而努力。孔子向人而学,学无常师,又向人而教,来者不拒,因此他的教与学,不仅在回顾,同时也有前瞻;不仅在守旧,同时也有开新;不仅在现实,同时也在现实中引发出理想。孔子主张普及教育,追求知识,就是提高民智,使独裁者无法以愚民政策来维持其暴政。
孔子思想中,蕴藏着一项极广大、极精微、极高明的学问境界。二千五百年来,人物的熏陶,精神的安顿,政治制度的建立,道德法则的确定,社会风尚的归趋,文学艺术的发皇,人生理想的追求,凡属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项目,莫非由孔子思想而生根发脉,以至于枝叶繁茂。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此乃孟子的豪言壮语,是何等的自负,却又何其悲凉!宋儒程明道批评孟子有泰山岩岩的气象!因为孟子是弘毅的,昂扬奋发,激浊扬清,属于阳刚之美,所以孟子平生最自负的,是有舍生取义和独立不惧的精神。常持先觉之志,善养浩然之气,在奔走各国,游说诸侯之时,主张民贵君轻之说,鼓说养民教民之政,发挥孔子仁爱的精神,说明人性无上的尊严。
孔孟以先知觉后知,以先觉觉后觉,致使神州大地儒者辈出,灿若星辰。
回溯历史长河,不同时代,不同大师,彼此激荡,相互借鉴,创造出丰富而又宝贵的遗产,可供后人欣赏学习。但由于时空的距离,近代中国的急遽西化,使得今日的中国人,由陌生隔阂而畏惧排斥它们,导致儒学文化断层,人才青黄不接。前不见圣贤,后不见来者。
特别是近年以来,随着新式教育的推动,减损了学子对儒学的传承力;升学主义的压力,耗损了广大学子的精神;欧美文明的风行,导引了知识分子的时尚,自由思想风起云涌;电视、电影、计算机和手机的普遍流通,更造成了生活价值的浮动,旧有的传统流失了,道德的规范式微了。
普通的民众与儒学无一面之缘,暂且不提,就是受过现代教育的读书人,十年寒窗,究竟读过几部儒学经典,了解几许先哲的智慧?
于是弦歌不再,舞影已歇,鼓声已断。随之而来的,是民族自信心的堕落与消亡。由于儒学的衰落,造成了文化真空的现象,西方宗教势力乘虚而入,层层推进,步步为营,其信徒日益壮大,其基金日趋雄厚,其教堂四处林立,暗潮汹涌,令人忧心忡忡。
红尘滚滚,人欲横流。今天的社会,礼崩乐坏,人心腐迷,急功近利,浮躁不安。许多人的目光完全被金钱权利吸引住,无法看见功名利禄之外的诗意人生。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因此往往只知舍本求末,偏重于知识教育,教人做一个赚钱的工具,而忽略了与之密切相关的生命教育——儒学教育,以致社会风气日益浇薄,犯上作乱、奸淫欺诈之事时有发生。为补偏救弊,孔孟的教育理念,正可以作为我们反省、改进之资。
人类需要信仰,信念立则力量生。有此信念,愚者可使之明,柔者可使之强,不善者日迁善而不自知。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中国当然要顺乎潮流,走向世界,走向现代,但这是一条自我丰满充盈,吸纳扬弃的道路,而不是抛弃自我之路。必须要从根本上下功夫,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能修好自己的根本,外来的文化便不能入侵。
年年岁岁,我一页一页的翻圣贤之书。所谓圣贤书无非是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岁岁年年,大雁在青天上反复指示“人”是如何写的。可惜,很少有人在看,很少有人看懂。

礼之用,和为贵。人类与自然万物必须和谐相处,方能共存共荣。
在历史上,人类文明曾经忍受了水旱、热浪、风暴、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自然的灾害,尽管有生存的艰辛,儒家还是认为自然是适宜我们生存的良好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斜风细雨,竹篱茅舍,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感到幸福,因为人享有天时地利和风水,这一切特别有益于健康。自然是我们的家园,因其丰厚和壮观而令人油然而生敬畏之情。
人生的无常,原是人类生活的共相。我们生活在现代,竞争日趋激烈,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科技的进步,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却加深了战争的危机;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却扩大了贫富差距的鸿沟;日用品的大量生产,提高了生活的享受,却也冲淡了勤劳节俭的美德。
能源的发展,导致无谓的浪费,污染了空气和水土;药物的发明,造成滥用的现象,损害了身体的健康;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疲于奔命,扰乱了心中的宁静。
田园被辟为工厂,农村子弟纷纷挤上都市,楼高车快,衣轻马肥,繁荣里包含着凄凉,平静中潜伏着不安。许多老人独守空巢,望眼欲穿;留守儿童问题丛生,无可奈何。滔滔的时潮流俗,卷走了自然的厚重景观,也吞没了人间的淳朴性情。
以上各种问题,都足以破坏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使人类的生活陷入困境。
天苍苍,野茫茫。在一个追求浮华与刺激的时代里,人的心灵总是日趋狭窄壅塞,患得患失,缺少冷静思索,却只有无谓的劳碌,似乎永远充满着难言的孤寂、假相的欢乐、缥缈的虚荣,以及在此之后,所产生的种种无奈、失落、苦痛与疲倦的感觉。
耳闻目睹,在我的心灵深处,好像不断地有一种声音在呐喊,日复一日,它加深了我的沉思,加重了我的负担。我想,所谓现代的物质文明,对于整个人类的生存历史进展来说,究竟是幸福,抑或是悲苦?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如果没有坚实的文明基础,那么,人们获得的成绩就有可能化为乌有。倘若人类社会只求无限制的经济发展,而不讲求道德,不克己复礼,终必因无止境的贪婪而导致人类的毁灭。
举目四顾,有识之士能不忧虑?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君不见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种美德,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不但值得保存,而且必须发扬光大。历史上,文天祥的杀身成仁,史可法的舍生取义,张自忠的为国捐躯,都是道德训练的结果。
一般学子,如果国学的基础已定,虽经欧风美雨的袭击,亦不能动摇其根本;即使身处异国,依然乡愁万里,对传统文化的信心自然不会丧失。
人类需要信仰,信念立则力量生。有此信念,便会爱憎分明,忠贞不渝,问心无愧。
集思方可广益,有容乃能致大。中华民族为最尊重文化的民族,具有广阔的襟怀与崇高的理想。它一面创造自己的文化,并予以推广,一面接纳外来的文化而予以发扬。
中华民族,有其可大可久的显著特性。它拥有长达五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和文化,当今世界其他民族,没有一个可以与之相比拟。此为中华民族有其可久特性的明证。它拥有广大人口达十三亿之多,占世界总人口五分之一,其他民族,亦难以与之相匹。此为中华民族有其可大特性的明证。
惟自信乃能自救,惟自助乃得天助。做为一个中国人,并不是我们的羞耻,乃是我们的光荣;并不是我们的负担,而是我们的责任。


历史是延续的,但永远是变化的。
也许有人会想,孔子远在两千五百年以前,他的思想对当代世界可能是无所用之了。但他们也得寻思,这世界已跨入二十一世纪,学术思想,日新月异,门类愈添愈多,科别愈分愈细。谋财害命的伎俩,层出不穷;背信弃义的行为,屡见不鲜。任何一位专家,几乎无不针对人类现实问题,求解答,求应用。
然而一百年来,自然科学日进,宗教信仰日减,人类的问题愈变愈复杂,愈来愈纠纷。因有太多的问题堆积如山,难以解决,才引起战争。战争自然不能解决问题,权利争夺愈演愈烈,于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接着又爆发第二次。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元气大伤,人类问题益发严重。
自从原子武器发明以来,野心者凶狠之念愈炽,军备竞赛日益加剧,人类文明随时可以毁灭。我想,单凭武力与战争,解决不了人类的一切。单凭经济与财力,同样解决不了人类的一切!
今天的世界,专制的幽灵依然在游荡。在独裁者的统治之下,眼睛里所看到的,耳朵里所听见的,只是杀戮、劫掠、欺骗和奴役。在那里,贫富之间严重对立,监狱之中人满为患。在那里,没有享受和温暖,没有人道和公理;实力主宰一切,强权代替真理。人与人之间,只有猜疑,没有信任,只有利害,没有道义。
人生大节,莫过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数短,然而纵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芸芸众生但知委曲求存,宁可束手退让,不惜屈辱忍耻,只企图保留习惯和舒适生活,只求目前不陷于困苦之境,而希望明天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
其实,人类当前最需要的,应该有一个更普遍、更恒久的指导原则,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共同原则,那便是孔子思想。它历久弥新,永不变坏,永不消失,放之四海而皆准,传诸百世而不废。
倡导儒学复兴运动,及时发挥我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以孝治天下的潜力,不但可以复兴中华民族,并且将要挽救世界的危机。君不见数十年来,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博士,一直忠于自己高尚的信念,以他那坚韧的生命力,强烈的使命感,毕生宏富的学术和雄浑的气魄,在中国,在世界,竭力推动此一伟大的运动,充分显示其勇于担当的气概,因此誉满天下。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在人间,财富、权位可以传授和世袭,唯有知识无法转移,每个人必须从头开始才会有成,不可能一出生就从父母那里承袭到他们拥有的学问。
人之为学,应当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反复不已,老而无倦。儒家传统的基本关怀是学以成人,人是可以教育的,可以改善的,可以达至完美的。修身本来就是目的,而它的初始目标则是成己。通过不断地努力,使我们的行为端正、身体健康、精神开朗、灵魂纯洁。换言之,便是如何养成健全人格。人格锻炼至精纯,便是内圣;人格扩大到普遍,便是外王。儒家之学,以内圣为本质,以外王表功能。
遥想孔子当年,在日常生活中,态度谦恭温和,言行平实得宜,待人亲切有情,对物取之有节。由于这些表现,所以能赢得学生对他的敬仰与爱戴。.
孔子平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非常重视德育。德是德行,走在人生的大道上,就是行,走在人生的正道上,便是德行。什麽路是大道,又是正路呢?那就是德行之路。
不论你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即使没有名位,也没有财富,依然可以通过德行的修养做个善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所谓功名富贵,要有才情,也靠机遇,所以仅是小径,而并非大道。君子应发愤忘食,乐道忘忧,决不可为了功名利禄,苟且求生,而放弃了人生的节操。
一个人要生存并不难,但要活得快乐并非容易。有人华屋豪车,锦衣玉食,却活得不自在,终日忧愁。然而孔子却在简单的生活里,可以找到快乐的源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自从孔子立此标准,于是人生正义的价值,乃超越于金钱势力之上。有此信念者,便能保持自尊,力争人格,不为金钱势力所屈。这是孔子教义为人类所作的贡献。
人的生活,固然不能不依赖金钱,然而政治制度不良,社会组织不善,则金钱势力往往足以蒙蔽人的心灵,使之屈服而丧失其人格。
孔子以为人生最大的义务,在于努力增进其人格,安贫乐道,淡泊名利,而不在乎外来的富贵利禄,即使在重重挫折中,境遇极穷,孤独寂寞,人莫我知,而我无愧于心,胸中浩然,如光风霁月,自有坦坦荡荡之乐。无所羡慕,自亦无所怨天尤人,而坚强不屈的精神,足以经千秋而永在,历万古而不灭。此便是孔子教义的真谛。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孔子的抱负,也是圣人的气象。可惜他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每次诵读,我仿佛升入另一个境界,那里没有纷扰,没有战争,没有嫉恨。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孟子的志向。是的,一位君子,如果不能得意,无法施展抱负,应努力修身,以作为社会的楷模;通达时就兼及众人,淑世济民。儒者出仕原为教民利民,造福天下苍生,不为个人的名利计。有所遇合而能兼善天下固然很好,无所遇合只是独善其身也无遗憾。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是孟子“尚公”思想的精华。表现出亚圣那旷达的气度、通透的识见,发人深省。关注民生疾苦,以民族、天下、人民的欢乐为自己的欢乐,以其忧患为自己的忧患,同欢乐,共忧患,同呼吸,共命运。这种高尚的情操,广阔的襟怀,两千年来,哺育着中华民族,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当我们穷困之时,须珍重自爱,不可自暴自弃;当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时,绝不能袖手旁观,须知莫以善小而不为。
人类需要信仰,信念立则力量生。有此信念,便能把握至善之道,坚守不移,不会驰骋妄想,见异思迁。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孔子说:“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少年有如东升的旭日,光芒焕发,热力四射,前景无可限量。可爱哉!儒家之文化!可羡哉,中国之少年。
少年是中国的希望,少年兴则中国兴,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少年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必须以德育为先,即首先要培养爱国爱民,有理想,肯担当,有道德,又能掌握各种先进知识的人才。
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药可以医人,亦可以杀人;知识可以助人,但有时亦能误人,如果我们不能谨慎运用。倘若有才而无德,心术不正,即使知识再多,也不能为国尽忠,为民尽心。甚至知识越多,官位越高,做恶的本领亦越大,历史上的秦桧、石敬瑭、严嵩、洪承畴、汪精卫之流便是此种人。他们或杀害忠良,祸国殃民;或变节投敌,为人不齿;或卖国求荣,甘当傀儡,遗臭至今。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它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做恶。由此不难发现,德之有无,才是个人成败以及家国兴亡的关键。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环顾今日,国内则社会风气日趋败坏,家庭制度日渐崩溃,人心陷溺,功利气焰嚣张;而国际间则尔虞我诈,烽烟不息,争夺残杀,视为寻常。在如是的环境之中,我们不能不钦佩中山先生数十年前的真知灼见。他这句特别重视道德的醒世良言,委实是人类所赖以共存共荣的金科玉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追根溯源,方可展望前路,并蓄兼收。人类历史发展,每至重要的关头,总会兴起一股新兴的反本运动,要求回顾源头,从中汲取新生之力。孔子所谓的述而不作、温故知新,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所注重的再生精神,都体现了源头活水这股清澈如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
经典之所以重要,之所以不可不读,正在这层寻本与启示的意义之上。处于当今时代而倡言读经,并非一时的热血沸腾,也不是迷信传统,更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当我们愈明白聆听来自源头的声音,我们便愈懂得如何向历史追问,便越能清醒面对当世的苦厄,寻求解救之道。
其实人生在世,就日常的行程与成长的阶段而言,彼此之间不会有太大的距离,一样的都是有血有肉的人,一样的生活起居,一样的喜怒哀乐,一样的生老病死,花开花落,春去秋来,常常在世俗名利的纠缠中,难以挣脱。
孔子指示人生在命限之外,又开出一条义理之路。人生有了理想,便会如何修身,行所当行,见善必为,有过必改,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生命便有所超越,不是无奈的活着,而是庄严的活着。
人类需要信仰,信仰立则力量生。有此信念,必然闻狼嚎而不惧,迎北风而不寒,踏冬雪而不冷。
也许我们以前曾虚掷时光,荒怠学业;也许我们以前曾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无妨!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现在开始,只要我们有信心和恒心,再下一番苦心,天下岂有不可成之事?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人生不可无梦,世上成大事业者,都是由梦而来;无梦则无望,无望则无成。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从中不难发现,虽然人生只有一次,但孔孟都肯定仁义的价值高于生命,流风余韵,因而形成中国独特的民族精神,使后世许多志士仁人,养成殉道的品德,勇于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人类需要信仰,信仰立则力量生。有此信仰,便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人生的际遇有穷有通,有幸有不幸。苦难与压力,往往能造就出不平凡的成果。我出生于农家,当过农民,就走过曲折的阡陌,跨过田间的沟渠,深知民间疾苦,叹息民生多艰。许多人为生存辛苦劳动,为生存而走遍天涯。我懂得耕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耕耘必有收获。
多年来,我生活在乡村,居住于草庐之中。那里的风是温柔的,雨是多情的,草是芬芳的,鸟啼是悦耳的。
少时读《左传》,记得叔孙豹曾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善哉斯言!叔孙豹这番话谈论不朽,与灵魂信仰完全无关,不带有任何宗教的色彩,纯粹就有功于社会国家者而言。有生必有死,死亡是人生最大的限制。形躯是暂居于世的,不免化为朽壤,而声名却可以卓然不朽,长驻人心。人类如果必欲满足不朽的愿望,惟此可求,亦惟此当求。
犹记十年前,当我离别东日本国际大学,与恩师田久孝翁先生执手相别时,我问道:“先生厚恩,不知何以报答?”恩师说:“你回国之后,竭力弘扬孔孟之道,便是对我的报答。”我闻言不禁 泫然垂泪。而今 ,恩师田久先生已逝世多年,言犹在耳,追思前尘往事,历历在目。瞻仰先生的遗像,展读先生的大作,我深感弘扬孔道任重而道远。
许多人告诉我:人生在世,不过如南柯一梦,在繁华的美丽与曲折的悲欢之后,悠然醒来,新炊却犹未熟。
可是我不作如是之想。我觉得人生本身有一种意义。我所想过的,就是上天赐给我们的那种自由生活。尽管这个世界已经被贪欲和无知搅得面目全非,尽管有许多美好的事物都已变质,然而,我依然有权利,追求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愉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圣人之大道,启学生之学问,正是儒者的本分。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潮汐涨落,人世沧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三十年来,我超然独处,专心致志,沉浸于经书的芳香之中,衣带渐宽,为伊憔悴,似乎有些脱离时代,有些不合时宜,但我无视于这一切。经典的爱,含蓄的情,不朽的圣贤豪杰,绵绵的中华历史,都写入了一笔又一笔的勾勒里。每篇文章,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晶;每部作品,都是呕心沥血的成果。虽说时代有它的方向,但匹夫也有其不可夺的志向。
三十年了!风霜使我显得更为成熟。窗外红尘翻腾,多少的悲欢离合,点染过一个又一个追求物欲与虚荣的故事;然而我的心中,却始终云淡风清,在所有的嚣嚣竞逐之中,依然保持着属于自己的清醒、淡泊与独立。
三十年了!草庐一切如旧:茂林修竹,鸣声上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所不同的,只是室内的图书越多,案上的稿纸更高,门外的修篁益密,池边的榕树更稠;而我,经过万水千山的跋涉,却不复是当年那个剑眉星目的少年了。
窗外有风,风中有千古圣贤事业的召唤。


东方,有的是五彩缤纷的云霞,有的是气象万千的壮观。
中国,亚洲的文明古国。那线条朴素的甲骨文字,刚健恢宏的青铜文化,细致优美的陶瓷艺术;那些书写于竹简、丝帛上的经卷,那些遗落在山中、荒野的器物;那些意随笔动的书法,生动传神的绘画,精妙无比的雕刻……那一样不是先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那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优美的作品,令人低回留连,发思古之幽情。
透过传承千古的史实,我们欣然发现,每当危急存亡之秋或改朝换代之时,总会有忧以天下的哲人挺身而出,汲汲于兴灭继绝的文化整理、传道解惑的教育普及——孔子的周游列国,删述六经;孟子的游说诸侯,正气浩然;郑玄的博古通今,注解群经;乃至于孔颖达的《五经正义》、程明道的如沐春风,朱熹的《四书集注》、王阳明的《传习录》、汤恩佳博士的尊孔之旅,环球演讲……他们以崇高的道德、横溢的才华和严谨的态度为弘道而操心,也为弘道而奋斗,分别为儒学文化做了变通传承的伟大事业,为中华文明大大增添了光辉。其坚苦卓越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其淑世救人的理想,令人肃然起敬。
我们深深明白儒家文化的丰美,它的包容与广大。每一时代,每一儒者,无论处境如何,都有不同的创作和反省;它们或惊或叹,或悲或喜,或温柔敦厚,或鹏程万里,虽然表现手法各异,却丝毫无损于他们的完美与贡献。其中所流露的真诚与纯情,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令人读来心潮起伏,不能自已。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作为一位儒者,我多么希望,每一个日子,都是岁月对人间所作的愉快邀请;每一个地方,都充满井然清新的秩序;每一所校园,都滋润着圣贤智慧的恩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涓涓流水,可以成河。下里巴人,和者数千;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我的基本态度是:教育可以塑造人格。教育之功在因材施教,使人尽其才,让每个受教者,都可获得充分的发展。儒家文化,应该普及教育,为全民所共享。它不是知识分子的专利,也不是少数学者的独宠,我希望它能走出士大夫的象牙之塔,以通俗的方式,深入大众的生活,使大众易于接受,也希望大众都能有所觉悟,积极参与到这一文化传承的事业之中。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肥料;动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食物;青少年的成长,需要一定的儒学修养。
根深则叶茂,源远则流长。我以为儒家经典,既为我国文化的总根源,立国的真精神,足以陶冶情操,匡正人心,增进民德,使风俗归于淳厚,自应从小学读起。因为这是一项文化扎根的事业,扎根当然是愈早愈好。杜秋娘有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小学年龄,生活单纯,记忆力强,理解力弱,正当置其所短,而用其所长。在最有记忆力的年岁,在花开堪折的季节,在最能培养人生理想的的时候,我们的青少年朋友就能与这些清澈的智慧、丰富的经验为友,接触到魅力永存的思考,所谓的儒学普及教育才得以落实。
君不见儿童的心天真烂漫,如素丝,如白纸,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苍黄既已染定,将来便难以更改。今令小学生读经,始而勉强,久而自然,不啻使他们都与圣贤为邻,潜移默化,乐在其中,则其进德修业,相信比中学生、大学生更能事半功倍,而且稳固难移。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今年春季,我在永嘉开办儒学训练班,有学生一百余人,教之以四书和作文,草庐之中,又闻弦歌之声。每当春秋佳日,读经少年随侍先生,徘徊于清溪之畔,散步于山林之中,俯仰吟啸,品味孔颜之乐。同学以学问道义相期许,故师弟之间,恩若骨肉;同门之谊,亲如手足,不亦乐乎?
我有一个梦,儒学复兴之梦。
我梦想有一天,读经成为中小学校必修的科目,春风化雨,乐育人才。但愿透过这种高尚优美的中文教材,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让儒学文化能够回流反哺,回到每一所学校,回到每一个家庭,回到每一座礼堂,使每一位中华子民,都能喜爱它,阅读它。如此,文化的薪火才能千古永传。
我梦想有一天,每年的孔诞日成为教师节、全民假日,举国隆重庆祝,恢复孔圣的崇高地位,让全国人民重新认识孔子,尊重孔子。尊孔既是对教师的尊重,也是对前人智慧以及文化传统的尊重。
我梦想有一天,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从南海诸岛到蒙古草原,无论长城内外或天山南北,无论繁华都市或穷乡僻壤,出现一座又一座孔圣的庙堂,敞开大门,将孔子的教义纳入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儒学的基地,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家园。
我梦想有一天,在十三亿人口、五十六个民族之中,以孔子的教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轴心,藉此恢复民族的自信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如此便可以广泛团结港澳台同胞,乃至世界华人,开创出一条民族复兴文化复兴的历史新道路。须知,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的中心人物,有此人物,然后民族方有信念;有此信念,然后此民族必能发生伟大的力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务之急,莫过于从根救起,对青少年进行儒学训练,使之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毕竟,人才是国家最重要的资源,每一个进步的国家都重视人才的培育。
纵观历史,新文化之产生,必有旧文化为之种子。希腊文化,死去不知若干年,一旦复苏,却能开出灿烂之花。儒学文化也是如此。它衰落不知多少年,一旦复兴,必然发荣滋长,万紫千红。
但愿我们的青少年朋友,珍惜时光,见贤思齐,热爱生活,立志弘扬孔孟之道,学而不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精益求精、举一反三之余,对经典作高深的研究,取得丰硕的成果,为儒家文化传香火于天下!
也许,若干年后,今天这群青少年中,也有人道德修养完满,步入伟大的儒学殿堂,与先圣先贤并肩论道,弦歌不辍,永世开启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

孔历2567年(公历2016年)秋


2 005年6月22日,何可永在东日本国际大学发表演讲

何可永简介
何可永,字中道,号春秋,孔教学院院董,儒家学者、文学家、史学家。平生以至圣孔子、亚圣孟子为榜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艰困的环境中,以弘扬孔孟之道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知其不可而为之。曾六次东渡日本、十八次赴香港参加国际儒学会议。二OO五年夏,其论文《为万世开太平》荣获国际儒学论文比赛一等奖。着有《哭泣的哲人》、《朱熹》、《王阳明》、《孔孟之道》、《中华历史》、《民国史记》、《作文经》等。
电 话:13706696973 邮 箱:758370426@qq.com
教育网:691339 机关网:666973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网传:狱中薄熙来致习近平公开信

【编者按】这封伪托薄熙来的公开信,繁体字与简体字混杂,这里统一做了更改。给一些典故做了注释,并指正错误引文出处。  近平老弟: 别来无恙!给你写信,如何称呼,竟成难题,思之再三,还是依四十年前老例,以老弟相称吧,愚兄今日这样称呼你,既不是故意大不敬,更不是存心套近乎,只因我与你确实有些难分难解的缘由,作为中共老一辈革命家的第一代传人,我俩出身相近,背景相似,细数父辈同为开国副总理而后又同进政治局履职的,在所谓"红二代"的诸弟兄中,屈指仅有你我两人而已,现在我不禁疑惑有人故意造成两雄相争的局面似的。而今时迁势易,成王败寇,你已居庙堂之颠颐指气使,拱为一尊,而我却拜你所赐"以非罪之身” [1] 陷缧绁 [2] 之中,且身患顽疾,苟延残喘,来日无多了,你我本同根同源,然人各有志,政见多有不合,而人在江湖常身不由己参差磨擦,势所难免,及至互存芥蒂,歧见日深,各方争相抅陷深文周纳 [3] ,逐成水火之势,愚本想趁党《十八大》之际,直面老弟,有所陈述,以消弭误解,重修旧好,不料吾弟早巳布局,预设网罗、赚我入京、以非常手段夺我自由,此诚为我党历史上又一次毁章行事--未经中央委员会审议而私事抓捕在任的政治局委员。此例一开必将党无法度,国无宁日也!真堪抚掌长太息矣! 诚然,这都是政治利益冲突演变使然,我既纵身政壇泥淖,求仁得仁,又有何怨? 我陷狱八载,不闻世事久矣,已身如槁木,心似古井,本不会也不愿更不屑来打扰老弟,但近年来国事蜩螗 [4] ,香港反送中风暴汹涌未息,讵料武汉瘟疫接踵而至,环顾宇内鄂民死伤枕籍,国人血泪成河,同胞呼救嚎哭,声声不息,国难当头,风云为之变色,天地为之震悚! 苍生生何辜,遭此荼毒!百姓何咎?蒙此浩劫! 语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 !又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 "我虽身陷寃狱,头悬随时都可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7] ,但我身为革命后代,岂能在哀鸿遍野,生灵涂炭之时无动于衷,坐视不顾!且气结于胸,骨鲠在喉!故我甘冒斧钺之凶,不避逆鳞 [8] 之怒,决然披肝沥胆,谨向老弟直抒胸臆如下。 第一、是你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9] 这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瘟疫是由于你渎职,刻意隐瞒而直接造成的,你必须象个有担当的"男儿"坦白负起全责,不然,象当下你四处指鹿为马、卸责甩锅,妄图嫁禍於人,这样做的结果,一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如不

网传马云、柳传志等通过李克强上书习近平(文本全文)

敬呈习近平主席: 这封信是任先生朋友爆料,我没有能力鉴别真假。相信网络会澄清。(一剑飘尘06 @yjpc06) 您好。我们是一群企业家,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中,我们秉持着在商言商 的精神,从不过问国事。一个根本原因,是我们相信邓小平改单开放的政策, 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足够的智慧。但今天,因为新冠病毒的原因,全球经济遭受极大打击,中国也走到了一个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相对于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我们的生命是短哲的,我们的贵任却非常重大。 因此我们共同写下这份(原件如此,非识别错误--编者)信,通过克强总理传递给您。这种方式不符合网络时代的特点,但是符合中国政治运作的规矩,我们也是用这种方式,表达我们的立场:尊重中国共产党既有的领导方式。 在过去四十年改革大潮中,我们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尊重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今天我们依然如此。我们也非常感谢共产党提出的四个自信,这个理论把中国提升到一个国际领导国家的地位,今天的签名信就是一个制度自信的表示: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有自信通过目前的制度,解决国内问题。 我们这个群体,都是共产党领导下新时代的受益人,我们都受益于邓小平先生的改革开放政策,包括您和克强总理。如果没有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国今天的一切成就都不更大的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而中国共产党提出四个自信,也就失去了基石。 但在您领导下这几年,中国走上了一条新的探索之路。我们和您一样相信, 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但是我们都淸楚, 创新是另辟蹊径而不是重走已经被历史证明的错误道路。 这条错误道路,前苏联走过,中国刚建国的时候走过, 今天一些贫穷和落后的国家还在走。我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因为在现实中,已经有越來越多的文章歌颂这条道路,有越来越多的宫员实际上按照这样的道路施政。这显然与您一贯强调改革的思想不符。早在2013年9月,您就曾经对改革有过如下讲话: “我想强调,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将竖定不移推进改革, 我们正在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研究,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领域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加全 社会创造活力。” 在您几年來的讲话中,也是不断强调:“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改革精神,但显然,中国固有的保守、倒退势力,不希望肴到利国利民的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在我们

巴米赛德宴会(barmecide feast)

读到一个《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叫做巴米赛德宴会( Barmecide feast )。故事说富翁巴米赛德请人吃饭,他光用嘴说一道一道的菜,并没有真的菜端上来。网络上大都把这个故事跟“画饼充饥”的故事联系起来。如果不是很了解的话,更让人联想起《皇帝的新装》,或者《亩产一万斤》的谎言。以为巴米赛德为富不仁,或者权贵们的奸恶。其实,巴米赛德是一个品得高尚,任人唯才的长者。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富有的老人叫巴米赛德。 他的宫殿在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里。他应有尽有,一切称心。 在同一地方,有一个贫穷的男子,名字叫Schacabac。 他的穿的是别人扔掉的破烂,吃的是他人倒掉的残羹剩菜。 但是他心情愉快,生活得跟国王一样快乐。 有一次,Schacabac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东西吃了,他就去向巴米赛德那里求助。 在门口仆人说,“请进来吧,我们的主人不会让你空着肚子回去的。” Schacabac进了大门,经过许多布置得辉煌壮丽的房间,最后,他在来到了一个大厅。大厅的地上铺着柔软的地毯,墙上挂着精美的图画,大厅里里有舒适的沙发和其他家具。那里,他看见一个长着白胡子的慈祥老人,这就是巴米赛德。 贫困的Schacabac匍伏在地,拜见了巴米赛德。巴米赛德态度和蔼,言语非常友好,询问它需要什么帮助。 Schacabac告诉他所有的烦恼,并说,他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了。 “这可能吗?” 巴米赛德吃惊的说,“你一定是饿得要死了,我这里应有尽有,随便你吃个饱!” 然后,他转身叫,“来人!快拿热水来给客人洗手,然后让厨师赶快准备晚饭。” Schacabac没有想到会得到如此友好款待。 他开始对富翁巴米赛德千恩万谢德说个不停。 “你不用多礼,”巴米赛德说,“让我们赶紧为宴会做准备。” 然后,巴米赛德开始洗手,仿佛有一个人在旁边浇水。“来,和我一起洗手,”他说。 Schacabac没有看到仆人的影子,也看不见洗脸盆,更没有水。但他认为他应该跟着做,于是,他也假装开始洗手。 “好啦,”巴米赛德说,“现在让我们赶紧吃饭。” 他坐了下来,仿佛桌子上摆堆满了山珍海味,拿了刀叉开始切割烤肉。 然后他说,“快吃,我的好朋友。你说你很饿了,不要客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Schacabac开始心领神会,尽管觉得巴米赛德可能在开玩笑。他也拿起刀叉,开始假装大块吃肉。把烤肉切割下来,装模作样的送到嘴边。然后开始咀嚼,说:“真

据传,这是任志强的文章,批评政府应对武汉肺炎疫情的错误政策

2月18日落笔了“记忆与反思”,本想就此罢手了,尤其是不愿再碰触2月19日的伤疤。 四年前的2月19日,我在转发“央视姓党”的微博照片时,加上了“当所有媒体都有了姓,并且不代表人民的利益时,人民就被抛弃到被遗忘的角落了。”的一段评论,于是引发了“十日文革“式的全网大批判和留党察看一年的党的组织纪律的处分!因此,每年的2月19日我都坚决的放下手中的笔,以守护曾经的这一天。 但此次中国武汉肺炎疫情的暴发,恰恰验证了“当媒体都姓党”时,“人民就被抛弃”了的现实。没有了媒体代表人民利益去公告事实的真相,剩下的就是人民的生命被病毒和体制的重病共同伤害的结果。 几天之后媒体上、网络上疯传着2月23日中央召开全国上下约17万人参加的大会,被称为中国历史上参加人数最多的中央大会。且远胜于当年七千人的庐山会议的规模,有着比七千人大会更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被称为是一次伟大的会议。 网上许多人在用各种方式吹嘘和吹捧这次大会的伟大意义,并且格外的强调这次会议中最重要的党的主席的长篇讲话,是一个鼓舞人心、英明正确的战略部署,为世界指明了防治疫情的方向,号召用举国体制的力量,应对大考,战胜疫情,并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体现了”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判断是正确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都在为伟大领袖的讲话而欢呼雀跃,似乎中国又进入了那个曾经伟大的大跃进时代,又进入了四处红旗飘舞,高举红宝书,三呼领袖“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时代。更有许多人在从各个角度解释自己从2月23日讲话中发现的精华,以为中国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我也好奇并认真的学习了这篇讲话,但我从中看到的却与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上报道的“伟大”完全相反。那里站着的不是一位皇帝在展示自己的“新衣”,而是一位剥光了衣服也要坚持当皇帝的小丑。尽管高举一块又一块的遮羞布试图掩盖自己根本就没穿衣服的现实,但丝毫也不掩饰自己要坚决当皇帝的野心,和谁不让我当皇帝,就让你灭亡的决心! 讲话分为一、二、三、四和最后,我也来个一、二、三、四和最后吧!     一、 第一部分是“关于前一段疫情防治工作” 这里讲的是表彰自己的伟大成绩,包括1月7日的批示。“亲自指挥、亲自部署”要有正确的战略策略,要靠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举国体制的医疗物资和生活用品的保供和维护社会稳定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尖顶高帽起源于英国

今天读一本有关维多利亚时期的教育的书,惩罚学生的一个方法就是让他戴高帽站在墙角,这纸糊的尖顶高帽上面有一个字母D或者Dunce,意思是愚蠢,笨蛋。 中国是西方国家的好学生,不过只学坏没学好的。钱钟书曾经评论说,西洋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一是鸦片,而是梅毒。中国人活学活用西洋文化,尖顶高帽不是老师往学生头上戴,而是学生往老师头上戴。

TG是什么的缩写?

由于网络审查,网民有以“GCD”、“GF”、“土共”、“TG”、“伟光正”、“镰刀锤子帮”等指代中共。TG是“土共”一词拼音首字母的缩写,而且组合起来还很像镰刀锤子,T是锤子,G是镰刀。

郝海东疯了吗?他参加郭文贵的爆料革命

许多人可能对郝海东微博大骂“脑残、喷子、苍蝇和蛆”感到有点吃惊,他还晒出海外一万多平方米的豪宅,被许多网友痛骂。但是更加让人震惊的是,“六四”周年这一天,他通过网络视频宣读《新中华联邦宣言》,加入了郭文贵倡导的“爆料革命”。 他花了十几分钟,不仅宣读了《新中国联邦宣言》,还一字不漏的宣读了附件。 郝海东现居西班牙,估计走出这一步前,已经成功的转移了财产和安排好一切,已经没有把柄可抓了。很明显,根据中国的法律,宣读《新中国联邦宣言》就等于“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郝海东的微博账号已经被删除,百度搜索似乎还没有被频闭。 下面是网络上找到的《宣言》文稿。整个 文稿下载>>>> 新中国联邦宣言 序言 我们因“爆料革命”凝聚在一起,为实现新中国法 治、民主和自由而组成喜马拉雅监督机构。三年来,郭 文贵先生,斯蒂芬•班农先生和亿万战友发起的“爆料革 命”运动向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揭露了中国共产党(中共)的非法、邪恶本质与欺骗行径。喜马拉雅监督机 构是战友们自愿组成的,没有政治实体的民间团体。它 同法治基金、法治社会—样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受国 际法保护;是新中国联邦(4)与国际社会合作,捍卫人民 自由、保障财富安全,并与世界各国人士建立相互尊重 和共同发展之沟通桥梁。 消灭中共是正义的需要 中共是共产国际资助的颠覆中国合法政府的恐怖 组织,其在中国的极权统治已发展为彻底的反人类暴行: 无视人权、摧毁人性、践踏民主、违背法治、撕毁合约、血 洗香港、杀害藏民、输出腐败、危害全球,更有甚者竟以中共病毒(新冠病毒)对全世界发动生化袭击战,严重 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其罪恶至极,天理难容! 消灭中共是打碎中国人民的奴隶枷锁和真正实现世 界和平之必需。没有中共的新中国联邦,是全体人民和 世界繁荣之必需。 新中国联邦愿景 建议新中国联邦参照西方民主法治体系和相应国 际法,在国际机构和喜马拉雅监督机构的共同监督下, 制定宪法,建立三权分立政体,“一人一票”产生新政府 (5)。选举与弹劾制度并存,高效运行,避免巨大的社会动荡和人治灾难。 新宪法(6)包含以下内容: 一,国家精神:人权、法治、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和 私有财产神圣不容侵犯。 二,追求与世界人民永久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三,教育、养老、医疗是民生基本需求,必须立法予 以保障。教育是国之根本。扩大教育投资,西为中用;尊

如何翻译秀才、举人和进士

今天阅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英文版,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翻译Herbert Giles,由 微软扫描制作的电子图版 ,非常漂亮。还有 Todd Compton扫描录入的电子文本版 ,也非常全面。还有由LibriVox制作的语音朗读,MP3格式,可供下载,但是只有20篇。 非常有趣的是,“聊斋”一词的翻译,“斋”翻译作书房没错,但据我的理解,“聊”应该作“聊天”解。Herbert Giles直接用Chinese Studio。 读《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Examination for the Post of Guardian Angel,Herbert Giles居然将城隍翻译成Guardian Angel。还有他直接将秀才翻译成graduate,那是大学毕业生。他在注解中给出了秀才、进士、举人的翻译,并且将其对应于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The three degrees of 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are literally, (1) Cultivated Talent, (2) Raised Man, and (3) Promoted Scholar.The English equivalents for all kinds of Chinese terms could be bachelor’s degree, Master's degree, and Doctor's degree. 科举考试翻译作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也可以省却civil。

《韻鏡》“歸字例”

歸釋音字,一如檢禮部韻,且如得「芳弓」反,先就十陽韻求「芳」字,知屬脣音次清第三位,卻歸一東韻尋下「弓」字,便就脣音次清第三位取之,乃知為「豐」字,蓋「芳」字是同音之定位;「弓」字是同韻之對映,歸字之訣大概如是。又如「息中反」嵩,「息」字係仄側聲在職字韻,齒音第二清第四位,亦隨「中」字歸一東韻,齒音第二清第四位取之。餘並準之。 「祖紅反」歸成「騣」字,雖韻鏡中有洪無紅,檢反切之例,上下二字或取同音,不必正體。 「慈陵」反「繒」,慈字屬齒音第一濁第四位,就「蒸」韻歸成「繒」 字,而「陵」字又不相映,蓋逐韻屬單行字母者,上下聯續二位只同一音,此第四圍亦「陵」字音也。餘準此。 「先侯」反,「先」字屬第四歸成「涑」字,又在第一,蓋逐韻齒音中間二位屬照穿牀審禪字母,上下二位屬精清從心邪字母,侯字韻列第一行,故隨本韻定音也,餘準之。 「諸氏」反、「莫蟹」反、「奴罪」反、「弭盡」反之類,聲雖去音,字歸上韻,並當從禮部韻就上聲歸字。 凡歸難字,橫音即所屬音四聲內任意取一字,橫轉便得之矣。今如「千竹」反「鼀」也,若取「嵩」字橫呼,則知平聲次清是為「樅」字,又以「樅」字呼下入聲則知「鼀」為「促」音。但 以二「冬」韻同音處觀之可見也。

鱼条(Fish & Chips)也算英国名吃?

读到一篇文章, 英国名吃Fish & Chips 。正如一个跟帖写道,“一个垃圾食品还能写这么多”,居然能把鱼条称作英国名吃,不过仔细一想,英国最著名的传统食物想必也就是Fish & Chips,在英国的中国人大都简称其为“鱼条”。 英国这个小岛国做Fish & chips里面的Fish通常都是海鱼,去了鱼刺,放进油锅里炸成金黄色。炸鱼的时候外面要裹上东西才行,这里又分为两种,一种是Batter,其实就是用自发粉加水和成的面糊;另一种就是把鱼裹上一层Bread Crumbs(也就是面包屑)。这两种方法炸出来的口味有所不同,Batter炸出来的表皮更脆,Bread Crumbs炸出来的没那么厚的面皮。不过多数店铺,尤其是有名的店铺,卖的都是裹了Batter炸的鱼。 英国的Chips跟我们在麦当劳肯德基所吃到的薯条有所不同,英国传统意义上的薯条是短粗型的,炸出来之后咬上一口,脆脆的外皮里面,口感是软软面面的,感觉更像是土豆泥被包在了脆脆的表皮里,土豆所带来的味道在这种薯条上比起麦当劳等要更香更纯一些。在英国买薯条,卖家都会主动问你:Salt and vinegar? 是的,盐和醋是英国人吃薯条的必备。盐就不用多说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醋,不是我们平时炒菜通常用到的老陈醋或是镇江姜汁醋,而是白醋,放在薯条上之后,如果你是用纸袋盛薯条,就要小心袋子湿了容易破了。我个人认为,中国人大多数还是不大习惯醋味的薯条,而且外皮炸得脆脆的薯条,放了醋之后就不脆了。中国人吃薯条应该还是偏爱番茄酱的,但英国人偏偏喜欢薯条配醋,而且往往还是很多醋,这是英国人吃薯条的一大特点。 鱼条的分量很大,一个大份鱼条似乎为一个家庭设计的,也许英国人肚子较大,我即使买一条小鱼和小份薯条也吃不掉,一条大鱼和一分中薯条,够我们三口之家吃了,要是大份薯条肯定吃不了兜了回家,连晚饭都够了。 还有一个回帖说,“ 在中国长大的、能认为鱼条是美味的人真是不多啊。 ”其实鱼条的味道是非常吸引人。去年,老婆跟中介或者房东约了很多房子看,我实在讨厌看房子,但是看在鱼条的面子上,也跟着去了。看了两三家,找个鱼条店,买个大份的,找个公园或者儿童乐园坐下,用很小的木头叉子或者干脆用手抓了薯条吃,一块鱼很快就瓜分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