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英文版,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翻译Herbert Giles,由 微软扫描制作的电子图版 ,非常漂亮。还有 Todd Compton扫描录入的电子文本版 ,也非常全面。还有由LibriVox制作的语音朗读,MP3格式,可供下载,但是只有20篇。 非常有趣的是,“聊斋”一词的翻译,“斋”翻译作书房没错,但据我的理解,“聊”应该作“聊天”解。Herbert Giles直接用Chinese Studio。 读《聊斋志异》第一篇考城隍,Examination for the Post of Guardian Angel,Herbert Giles居然将城隍翻译成Guardian Angel。还有他直接将秀才翻译成graduate,那是大学毕业生。他在注解中给出了秀才、进士、举人的翻译,并且将其对应于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The three degrees of 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 are literally, (1) Cultivated Talent, (2) Raised Man, and (3) Promoted Scholar.The English equivalents for all kinds of Chinese terms could be bachelor’s degree, Master's degree, and Doctor's degree. 科举考试翻译作Imperial Civil Examination,也可以省却civil。
我母亲常常咒骂毛主席,称他为“绝代儿”。她之所以如此愤怒,是因为她种在田边地角的土豆和南瓜被人挖走,导致一家人饥肠辘辘。然而,我的父亲却对毛主席充满感激。因为毛主席的一道政策,不允许我外公这个师范毕业生教书,使得我父亲,这个初中肄业生,意外地得到了成为老师的机会。对于同一个人,母亲充满怨恨,父亲却心怀感恩,仿佛命运对他们开了截然不同的玩笑。 有一天,我和兄弟们沿着陡峭的山路辛苦地爬回家,谈起这个问题。三弟长叹一声,说:“要是没有毛主席,妈妈就不用嫁到这个山里,我们也不需要这么辛苦地爬山了。”二弟沉思了一会儿,缓缓地说道:“但如果没有毛主席,妈妈就不会嫁给爸爸,我们就不会出生。”他的这句话让我们都沉默了。是啊,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可能根本不会存在。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忽然泛起了一种酸涩的感觉。 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思考。我家有七个孩子,我是排行第六。如果当年计划生育政策提前实施,也许我根本不会出生。命运的轨迹,似乎总是在无形中编织着每个人的存在。我想起《全能侦探社》(Dirk Gently's Holistic Detective Agency)里反复出现的两句台词:“Everything is connected.”(万物相连)和 “I am a leaf in the stream of creation.”(我是创造之流中的一片叶子)。我们的生命,究竟是被时代裹挟,还是注定要顺着某条河流前行?这之中似乎蕴含着某种深奥的哲学意味,值得深思。
评论
发表评论